[1]何美娜,伍伟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远期并发症评价[J].心血管病进展,2010,31(5):655-658.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压力增高和各种感染、辐射因素的增多,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介入封堵术有着微创、安全的优点,已成为大部分先心病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在儿童的先心病患者中,耐受性较成人差,术前、术中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死亡率也较高。
1.1 35例患儿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病情况,见表1。
由表1可见,35例患儿介入术后心律失常为2例,无残余分流、溶血,3例出现动脉返流,无感染病例,无穿刺处皮炎。
1.2 35例患儿住院天数14d~29d,平均25.3d±4.2d。
先心病患儿与成人相比有优点也有劣势,其优点在于不太清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后果,因而不会有太多的顾虑,但劣势也基于此。很多先心病患儿症状比较隐匿,气喘或者不好动往往被忽略,心脏杂音有时也被误认为"正常心音",现有的影像学技术如CT、MRI、心脏超声等往往在症状比较严重时才能发现病情。一旦发现患儿有先天性心脏病时监护人往往很紧张,有时这种情绪也会"传染"给患儿,从而使其表现出忧虑、烦躁等心理压力症状,这种表现又会引起心律失常,加重心脏的负担从而引起病情的加速恶化。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选择介入也就成了患儿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识。患儿及其家属对介入了解较少,入院时易产生恐惧心理,尤其是患儿甚至可以出现反抗治疗如逃跑、哭闹等行为,给治疗带来不便。治疗中由于是局部麻醉,患儿也会出现上述行为,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如何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显得十分重要。
患儿由于心脏解剖学的异常导致心脏不正常的负荷,心功能不全甚至继发性心功能衰竭会引起肺循环障碍从而导致肺部感染。在介入术中,相对于成人发病率较低的心脏介入并发症如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溶血、主动脉[期刊之家网www.qikanbox.com专业提供代写论文和毕业论文代写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大难题,整体护理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方法,其内容包括入院时、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心理护理,医患沟通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护理小组针对以上问题,考虑到整体护的优势和特点,采用整体护理法对本院2013年7月至今收治的35例先心病患儿进行护理,在入院时进行健康教育,在术前仔细检验凝血功能、控制感染、减轻心衰等,在术中仔细监护、吸氧调整、心理安慰,在术后皮肤护理、抗感染处理,通过这些措施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患儿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 [关于论文更多详情,请联系本网客服]
通过整体护理可明显减少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教育范文: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培养 下一篇教育期刊《教师》杂志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